縮水是紡織品在一定狀態經過洗滌、脫水、干燥等過程發生長度或寬度變化的一種現象。 縮水程度涉及不同種類的纖維、織物的結構、織物加工時所受之不同外力作用等等,有著不同的的表現。
縮水率最小的是合成纖維及混紡織品,其次是毛織品、麻織品、棉織品居中,絲織品縮水較大,而最大的是粘膠纖維、人造棉、人造毛類織物。客觀的講,全棉面料多少都存在著縮水褪色的問題,關鍵是后面的整理。所以一般家紡的面料都是經過預縮處理。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預縮處理不等于不縮水,而是指縮水率控制在國標3%-4%以內。因此,在選購酒店布草時,除了對織物的質量、色澤、花型進行挑選外,對織物的縮水率也應當有所了解。
一、面料縮水現象的原因
1、纖維在紡紗時,或紗線在織造及染整時,織物中之紗線纖維受外力作用而伸長或變形,同時紗線纖維及織物結構產生內應力,在靜態干松弛狀態,或靜態濕松弛狀態,又或在動態濕松弛狀態、全松弛狀態下,不同程度內應力之釋放,使紗線纖維及織物回復至初始狀態。
2、不同的纖維及其織物,其縮水程度都不同,主要取決于其纖維的特性-親水性纖維的縮水程度較大,例如棉、麻、粘膠等纖維;而疏水性纖維的縮水程度較少,例如合成纖維等。
3、纖維在潤濕狀態時,因浸液的作用下產生膨化,令纖維直徑變大,如在織物上,迫使織物之交織點之纖維曲率半徑增加,引致織物長度縮短。例如棉纖維在水的作用下膨化,橫截面積增大40~50%,長度增加1~2%,而合成纖維則對熱收縮,如沸水收縮等,一般5%左右。
4、紡織纖維受熱條件下,纖維的形態及尺寸發生變化及收縮,降溫后亦不能回復到初始狀態,稱為纖維熱收縮。而熱收縮前與熱收縮后的長度百分比稱為熱收縮率,一般以沸水收縮測試,在100℃沸水中,纖維長度收縮的百分率作表示;亦有用熱空氣方式,在超過100℃
的熱空氣中測其收縮的百分率,亦有用蒸氣方式,在超過100℃的蒸氣中測其收縮的百分率。纖維因內部結構及受熱溫度、時間等不同條件下表現亦不同,例如加工滌綸短纖的沸水收縮率為1%,維綸沸水收縮率為5%,氯綸熱空氣收縮率為50%。纖維在紡織加工及其織物的尺寸穩定性有著密切的關系,為后工序之設計提供一些依據。
二、面料產生縮水的因素
1、織物的原材料不同,縮水率不同。 一般來說,吸濕性大的纖維,浸水后纖維膨脹,直徑增大,長度縮短,縮水率就大。如有的粘膠纖維吸水率高達13%,而合成纖維織物吸濕性差,其縮水率就小。
2、紗(線)是由纖維通過加捻繞紗軸排列而成,它在水中的尺寸變化,除了與纖維的本性有關外,還與其結構如捻度、緊密程度等有關。一般而言,織物紗支粗細不同,縮水率也不同。紗支粗的布縮水率就大,紗支細的織物縮水率就小。
3、織物的密度不同,縮水率也不同。 如經緯向密度相近,其經緯向縮水率也接近。經密度大的織品,經向縮水就大,反之,緯密大于經密的織品,緯向縮水也就大。一般情況下,高密度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要優于低密度的。
4、織物生產工藝不同,縮水率也不同。 一般來說,織物在織造和染整過程中,纖維要拉伸多次,加工時間長,施加張力較大的織物縮水率就大,反之就小。為了控制布料的門幅,在實際工藝中,我們一般用預縮水來解決這個問題(前文后整理有講)。
5、洗滌護理,包括洗滌、干燥、熨燙,這三步每一步都會影響到織物的縮水。例如手洗的尺寸穩定性要優于機洗的,而洗滌的溫度同樣會影響其尺寸穩定性。一般而言,溫度越高,穩定性越差。
根據織物的成分選擇一個合適的熨燙溫度,也可以改善織物的縮水情況。例如,棉麻織物可以通過高溫熨燙改善其尺寸縮率。但并非溫度越高越好。對于合成纖維來說,高溫熨燙非但不能改善它的縮率,反而會對它的性能有所破壞,如面料發硬發脆等。
一般面料的縮水率
“縮水率”的正式稱呼為“水洗尺寸變化率”,是指紡織物在洗滌或浸水后收縮的百分數。
縮水率=(洗滌前尺寸-洗滌后尺寸)/洗滌前尺寸×100%
一般情況下
棉4%--10%;
棉絲光平紋布:縮水率經向3.5%,緯向3.5%;
斜紋布為4%;
棉絲光斜紋布:縮水率經向4%,緯向3%;
棉本光平布:縮水率經向6%,緯向2.5%;
棉滌3.5%--5 5%;
化纖4%--8%;
酒店紡織品縮水率
酒店紡織品縮水率可參照
GB/T 8628 紡織品 測定尺寸變化的試驗中織物試樣和服裝的準備、標記和測量(GB/T 8628-2001,eqvISO3759:1994)
GB/T 8629 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GB/T 8629-2201,eqvISO6330:2000)
GB/T 8630 紡織品 洗滌和干燥后尺寸變化的測定(GB/T 8630-2002,ISO 5077:1984,MOD)
GB/T 22800-2009 星級旅游飯店用紡織品(下圖)4.3.1 內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