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SD?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的原意是“靜電釋放”,即通過帶靜電區域直接接觸或感應而引起的靜電電荷在不同電勢物體上的轉移;現一般指靜電防護。
ESD是20世紀中期以來形成的以研究靜電的產生、危害及靜電防護等的學科。ESD 適用的行業包括電子電氣,IT和通訊以及汽車等等。
ESD(靜電放電)對電子產品造成的破壞和損傷有突發性損傷和潛在性損傷兩種。
所謂突發性損傷,指的是器件被嚴重損壞,功能喪失。這種損傷通常能夠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測中能夠發現,因此給工廠帶來的主要是返工維修的成本。
而潛在性損傷指的是器件部分被損,功能尚未喪失,且在生產過程的檢測中不能發現,但在使用當中會使產品變得不穩定,時好時壞,因而對產品質量構成更大的危害。這兩種損傷中,潛在性失效占據了90%,突發性失效只占10%。也就是說90%的靜電損傷是沒辦法檢測到,只有到了用戶手里使用時才會發現。
靜電放電被認為是電子產品質量最大的潛在殺手,靜電防護也成為電子產品質量控制的一項重要內容。